来源: | 发布日期:2013-12-07
中华上下五千年,从古至今,中国在不断的发展,不断的进步!早在唐宋年间,中国的广告就已经开始流行了!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童雯无欺” “全仁聚德,财源茂盛” 蓄塘退士是饱读诗书之士,他对中国读书人的心理有很深的了解,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断定,他在编这个选本,写这则谚语的时候肯定动过一番心思,尽管我们还不能说他动的这番心思就等于现代广告工作中的策划或创意。如果承认这句谚语是一则广告语的话.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是迄今为止中国广告史上最成功的一则广告语。 中国古代广告还有一个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重视文化品味,轻视商业色彩。中国是个右文尚儒的国度,儒家虽然不排斥理财致富,但是认为.‘君子好利,取之有道”。 在“利”与“义”之问,儒家更强调坚守“义”的道德原则。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他对中国人的价值观有非常深远的影响.甚至直到现在中国的商人们还是喜欢自诩为儒商。在古代社会,儒家的价值观是中国商人商业道德的根基。这影响到中国古代广告,就使中国古代广告表现出一种喜欢凸现商业道德的思想特点。晚清时就已开张的百年老店同仁堂的“童雯无欺”,全聚德的“全仁聚德,财源茂盛”,就是这种广告特色最典型的反映。 招牌广告是宋代最流行的广告形式之一。招牌是从古代悬帜广告中发展起来的,其实早在汉唐时期就已出现。不过,在宋代以前,招牌只在由政府统一管理的市场中使用,没有得到普及。宋代打破了城市中“市”、“坊”的界限后,商业经营点遍及城乡,几乎每个店铺都有了自己的招牌。随着招牌广告被普遍使用,招牌的款式风格和招牌上的文字也越来越讲究起来。当时的招牌广告有横、竖等不同类型,而且很多招牌上图文并茂,设计得非常漂亮美观。宋代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当时的京城注梁的繁华景象,据有人统计,(清明上河图)中所画的仅沐梁东门附近十字街口一带,就有30多块各家店铺挂的横匾、竖标等招牌广告,可见当时招牌广告普及率之高。 为了招揽顾客,宋代的商人还特别注重对店铺门面的装修。有些商人为装修店面往往不惜花费重金来标新立异。据说,东京沐梁有一家药铺在装修店面时为显示气派,竟不惜重金购买了许多幅当时第一流的丹青圣手李成的山水画,挂满药铺的墙壁,以显示自己的高尚品味。至于逢年过节为招揽生意,扎彩楼、立欢门,把店铺门面装点得焕然一新的做法在当时就更为普遍了。(东京梦华录》介绍汁梁的酒店时说:“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在描述一座叫做永丰楼的酒楼时说:“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有飞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